Decisive battle for Qualcomm control, the biggest variable is still in the Chinese market.

时间:2018/6/21 16:53:37浏览次数:741
After repeated attempts in March, Broadcom's attack on Qualcomm's merger and acquisition war has entered the final decisive phase. In February 9th, Qualcomm said that members of the board voted unanimously to veto the Revised Bid of $121 billion.

 

历时3月的反复拉锯之后,博通狙击高通的巨头并购大战,已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

  2月9日,高通对外表示,公司董事会成员一致投票决定,否决博通修改后的1210亿美元收购要约。

  博通随后回应称,这已是“最佳、最终”的价格。

  至此,双方难以再有回旋的余地,以一方彻底出局而告终成为最可能的结局。

  最终决战的战场,是将于3月6日召开的高通股东大会。届时,高通股东将投票决定,是继续支持现有董事,还是使用博通提名的候选人重组董事会。

  无论谁输谁赢,在双方的多轮博弈背后,无论是政商力量的调动、时间与机会的把握,长短利益的取舍,乃至对产业链的拉拢与背叛,都演绎了一场值得深入分析的经典案例。

  等尘埃落定之后,我会再写一篇长文,作为复盘。

  但现在,我更关注的是,在高通股东大会正式召开前,最后三周时间,这场决战还存在哪些可能的变数?

  如果博通成功并购高通,将刷新科技行业历史上的并购规模最高纪录,创造一家总市值将超过2000亿美元的半导体巨头,并对全球通信业乃至整个科技业的格局与走向,产生巨大影响。

  所以,在这个收购案背后,不仅仅是高通与博通的角力,更是牵扯了不同国家、行业与公司的利益,将它们卷入局中。

  现在,随着高通和博通的底线明朗化,更有可能扭转胜负的力量,已经转向场外。

  而且,最关键的一张牌,在中国手上。

  问题在于,中国要不要出牌,或是何时出牌?

  

  2月9日,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自2017年11月,博通正式向高通提交收购要约以来,双方已经有过多轮的试探和应对。但在此之前,双方的态度,以及对高通的定价,都一直存在变数。

  没有人知道,博通会不会再次提高要约价格,如果提高了,高通会不会接受……

  在这两个问题明确前,外界是不敢全力押注于某一方的,因为那可能变成为他人做嫁衣裳,最后李代桃僵。

  但现在,双方终于划定了各自的底线:高通明确否决了要约,博通明确了不再提高报价,双方都不再退让,将选择权交给股东来决定。

  这意味着,形势终于明朗化,未来的趋势演化,也回归到最根本的逻辑:如果高通能证明,公司形势向好,价值能持续成长,就能获得更多股东支持;反之,如果博通证明高通面临危机,长期形势不明,那么股东就更有可能支持博通。

  所以,未来三个月,双方的力量博弈焦点将在于:

  政策层面:推动针对高通的利好或利空政策出台,比如审核通过其重大事项等;

  业绩层面:提高或削弱高通的未来收入预期。

  最重要的是,这两个层面的博弈,将不再是高通或博通自己亲自下场,而是到了他们的盟友摊牌之时。

  

  博通这边的牌,主要有两张:一张是苹果,一张是反垄断。

  其中,苹果是重中之重。

  博通是一家具有劫掠风格的公司,公司老板陈福阳(Hock Tan)最擅长收购和拆分公司,每次吞并一家新公司,都会把基础研发等需要长期投入的部门一一打包卖掉,只留下短期内最具盈利能力的业务。

  所以,业界普遍认为,作为苹果的紧密合作伙伴,如果博通成功并购高通,苹果不但有望减免部分拖欠高通的巨额专利费,还有可能借机鲸吞高通在基带等关键领域的专利积累。

  不论苹果是否与博通达成同盟,在实际行动中,他们对高通的狙击都体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比如,博通正是借助苹果与高通专利战爆发,高通业绩与股价受到影响的契机,对高通提出了收购要约;而就在2月6日,凯基证券分析师的报告称,苹果计划在2018年彻底弃用高通,将iPhone基带芯片订单全部交给英特尔供应,这一动作也可被视作对博通收购要约的助攻。

  不过,由于苹果与高通已经彻底撕破脸,展开漫长的专利互讼,所以在业务层面,苹果要再找理由给高通添更大的堵,已经比较困难。

  所以,下一步更有可能的是,博通联手苹果及其他可能的盟友,推动其他国家对高通展开调查或反垄断处罚。

  比如,此前在1月24日,欧盟宣布对高通公司进行反垄断罚款,其指证信息正是来源于苹果。

  如果未来这两三周里,苹果继续对高通启动新的诉讼,或是在其他国家,高通遭遇新的政策利空,都并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高通这边的牌,一张是新技术,一张是和解,一张是中国。

  当前,正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爆发前夜,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都正在爆发成长。

  比如5G。通信技术的迭代通常以10年为周期,现在正是5G大潮的新周期起点,5G会在2018年启动商用实验,2019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规模商用。预计到2035年,5G会带来12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长,创造2200万个工作岗位。

  而物联网也有望开启一个规模庞大的、快速增长的新市场,据高通测算,到2020年,它在汽车、物联网和移动计算领域的可服务市场规模,就将达到660亿美元。

  无论5G还是物联网,高通都有深厚积累。在5G领域,高通的研发准备已经接近10年,而在物联网领域,一旦完成对恩智浦的收购,高通的优势也将进一步强化。

  这方面的利好信息,有一个很适合的释放节点:2月26日,一年一度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展。如无意外,在此期间,高通及其合作伙伴会有更多技术与商用的重大进展发布。

  与此同时,一个值得注意的事件是:高通于2月1日宣布,已扩大与三星签订的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而作为协议的一部分,三星将停止其对高通在首尔高等法院对韩国公平贸易委员(KFTC)决定进行上诉一案的干预。

  这个协议的达成,是高通与三星达成和解的信号。它意味着,三星将会与高通扩大合作,不会站在博通与苹果的一方,对高通落井下石。

  少了一个敌人,多了一个朋友。

  不过,与其他所有因素相比,对高通后势影响最大的变数,仍然只有一个:中国。

  一方面,中国已经成为高通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市场,没有之一。长期深耕中国市场,与中国产业链保持紧密合作的高通,立场与利益已经与中国手机行业高度一致,甚至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绝大多数主流中国手机品牌,都已经用实际行动集体驰援高通。

  比如,就在1月25日,OPPO、vivo、小米、联想4家公司都分别与高通签署了谅解备忘录(MOU),在未来三年(2019~2021)内,4家公司将一共向高通采购价值不低于20亿美元的射频前端部件。

  在应对博通恶意收购的这个关键时间点,能与中国合作伙伴签署以上MOU,已成为高通董事会向股东证明行业影响力和业绩预期的重要凭证。

  另一方面,收购恩智浦这个对高通影响重大的资本交易,它的最终达成,需要在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韩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批准,目前已获得8个批准,只剩下中国尚未做出决定。

  如果获得中国批准,高通完成收购恩智浦,它将完成向汽车芯片市场的扩展,并在移动、汽车、物联网、安全、射频、网络等领域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导地位,提升长远业绩预期。

  同时,它的市值规模也会因合并大幅增加,进一步提高博通完成要约的资金压力。博通恶意并购的决心和能力都会受到巨大打击,甚至有可能直接流产。

  对高通来说,这是当下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的一张牌。

  

  那么,中国应该如何打好这张牌呢?

  首先要判定的是,中国应该站在哪一边。

  在这方面,我在2017年12月已经有过深入分析,详见当时的文章《如果博通吞并高通,中国手机行业就危险了》。

  简单来说就是,中国不能支持与特朗普关系密切、只关注苹果三星等重要客户的博通,也不能以“看戏”心态保持观望,而应该坚定支持已经与中国产业链形成紧密共生关系的高通。

  而且就高通并购恩智浦这一事件本身来说,也有利于高通在物联网、汽车电子等领域深化和加强与中国产业界的合作,助力中国的汽车电子、车联网、物联网产业实现赶超和领先。

  这也是目前业界的普遍判断:中国监管部门放行高通收购恩智浦,并不会有大的阻力,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何时批准。

  现在的可能有:

  在3月6日前通过,让高通与恩智浦的合并计划正式落地。这将以决定性的力量,支持高通挫败博通的恶意并购企图,使高通能够保持独立发展,继续延续高通与中国产业比较深入的合作模式与关系。

  在3月6日以后,在高通取得胜利后再通过。由于中国政府态度的不确定性,高通股东可能对高通与恩智浦的合并前景存在顾虑,甚至在3月6日的关键对决中,站到博通一边,支持重组董事会,以此确保自己的短期利益。

  在3月6日以后,在博通取得胜利后再通过。此时再通过已经意义不大,因为博通很可能会放弃对恩智浦的收购。

  否决高通对恩智浦的收购,这个可能性的概率相当小,如果发生,则会是对高通的重大打击,提升博通亚意并购的成功性。

  总体来看,对中国产业界最有利的情况,是中国在高通股东大会召开前,明确公布审批通过的结果。

Copyright 2005-2024 逾仕科技(IT服务外包/系统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号: 沪ICP备09088264号-6